欢迎来到物联网风向

立刻拨打

0592-5806-777

物联网博览会

“马云企业家研究所”正式成立!|物联网风向10月15日

   日期:2018-10-16    

1、马云强势宣布:“马云企业家研究所”正式成立!

2、HTC计划在10月22日推出区块链智能手机

3、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 2020年智能制造市场将超2200亿

4、谷歌人工智能在乳腺癌监测中获得99%准确率

5、微软的智能指环新专利再度曝光 可识别手势

6、把碰瓷进行到底 常程又怼小米 但联想新机“浴霸四摄”并不存在

7、杭州 数字经济驱动发展变革

8、靠“脸”办事场景增加 怎样保护“刷脸”安全?

物联中国年度盛典,一场不容错过的IoT产业盛宴,参展观展首选CIoTF 2019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


1.马云强势宣布:“马云企业家研究所”正式成立!

前不久,马云宣布了自己的退休计划,马云表示;在退休之后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教育与慈善的工作当中。当然了,像科技这样的行业发展动态,也一直是马云大佬所关注的!

10月14日,马云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开设“马云企业家研究所”,培养数千名科技企业家。目前,他已是印度尼西亚政府的电子商务顾问。

马云并没有透露这所研究所将会在何时推出,但是他表示这个研究所的目的是在未来10年内每年培养1000名科技企业家。

印度尼西亚是阿里巴巴的重要市场,阿里巴巴的云计算部门阿里云计划于3月在印度尼西亚推出数据中心。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将继续在印度尼西亚投资“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还包括云计算,物流和基础设施”,同时还将帮助当地企业发展。

要知道,正因为企业家和科学家两个群体的崛起,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出现了超乎寻常的进展和发展。

相信未来、创新精神和敢于担当的品质,决定了企业家和科学家群体之间的共性。“其实,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学中的科学家,科学家是研究领域里的企业家。科学家没有企业家是市场经济中的瞎子,企业家没有科学家则是瘸子。”

马云还表示;企业家必须懂科技,企业家必须懂人文科学。他认为两者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第一是两者都要乐观;第二是都要有创新和思考。所以,在中国未来十年,企业家若不能和企业家共荣,那你的企业是走不久的。企业家不是买卖的关系,不是唯利是图,必须要以天下为责任。

而马云也并不是随便说说,要知道马云为了发展科技,先后是成立了达摩院与罗汉堂!

对于阿里巴巴达摩院,马云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达摩院必须活得比阿里巴巴长,他希望阿里巴巴没了之后能够留下三个东西,分别为研究院、商业的智慧(湖畔大学),对社会的担当家国情怀(公益基金会)。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的路还有84年要走,达摩院必须存活85年。

其次,达摩院要服务全世界至少20亿人,解决1亿人就业。马云称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是世界第21大经济体,要打造第5大经济体,解决普惠共享,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最后,达摩院必须面向未来。

马云希望阿里巴巴达摩院必须具备自己盈利的能力,前期将投入1000亿人民币启动资金。

不得不佩服马云的超前眼光,毕竟这些年全球市值高的公司都是诞生在科技领域,科技为社会带来改变,让人们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来源:俊世太保/企鹅号)


2.HTC计划在10月22日推出区块链智能手机

据外媒报道,台湾手机与平板电脑制造商HTC可能在财务上面临困境,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它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该公司一个有趣的发展方向就是决定推出名为Exodus的区块链智能手机。

现在,人们并不知道这款区块链智能手机到底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幸运的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很快会揭晓。HTC近日宣布,它将会推出在10月2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推出Exodus。这就是说,我们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看到这款区块链智能手机。

该手机制造商在照片分享应用Instagram上为这个即将推出的区块链智能手机建造了一个新的页面,并宣布了上述消息。

据HTC项目负责人菲尔-陈(Phil Chen)称,这款区块链智能手机将是一个非常安全的硬件钱包,可以存放比特币和以太币等加密货币。

这款手机将会搭载安卓操作系统,但是会添加必要的安全协议和应用程序,以便安全地交易和存放上述加密货币。陈还表示,这款手机的售价大约为1000美元。我们都很好奇这款手机是否能够吸引消费者。

(来源:腾讯科技)


3.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 2020年智能制造市场将超2200亿

日前发布的《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年度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2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预计2020年国内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

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060亿元,同比增长18.4%,预计2020年将超过2200亿元。以工业机器人产销为例,报告显示,2017年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3万台套,同比增长68.1%,市场规模占全球1/3,连续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报告还显示,目前,我国正初步建立起与国际同步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100多个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发布74项国家标准。

据介绍,我国已初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中西部等四大智能制造集聚区。其中,长三角地区经济活跃度高,智能制造推进速度较快,特点是更加侧重探索和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来源:央视网)


4.谷歌人工智能在乳腺癌监测中获得99%准确率

过去三四年,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成为最热门的新科技,各行各业都在应用和开发人工智能,其中也包括医疗健康领域。据外媒最新消息,谷歌和美国一家医疗机构合作利用人工智能诊断、监测乳腺癌,在转移性乳腺癌的监测中,谷歌人工智能系统获得了99%的准确率。

据国外科技媒体VentureBeat报道,在乳腺癌中,存在一种名为转移瘤的病体,它其实是离开了发病组织的癌细胞,通过循环和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并且形成了新的肿瘤。传统上医生要监测转移瘤极为困难。

2009年,医学专家在波士顿健康中心针对102名乳腺癌病人的研究发现,四分之一的病人病情源自对乳腺癌发病过程缺乏足够的监测和不完整的诊断测试。

乳腺癌已经在全世界导致50多万人死亡,而其中九成的死亡和癌细胞转移扩散有关系。

据报道,美国加州圣迭戈的海军医疗中心和谷歌人工智能部门进行了合作,开发了一种成功的乳腺癌监测算法,这一算法将会对淋巴结切片进行自动监测评估。

这一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检测的工具被称为“淋巴结助手”,相关的论文最近在美国医疗期刊上发表。

在测试中,上述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实现了99%的准确率,高于人类病理专家的水平。根据最近的一次评估,受到时间等限制因素,人类病理专家会在62%的情况下遗漏掉切片中的转移瘤相关物质。

参与论文编写的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对每一个切片进行详尽的病体组织分析评估,他们已经开发了一个框架,可以帮助病理专家在现实中评估这些算法,并采用到实际工作中。

对于病人而言,人工智能的参与,意味着医生能够在更早期发现乳腺癌的发病症状,有利于及时展开治疗。

(来源:腾讯科技)


5.微软的智能指环新专利再度曝光 可识别手势

2016年,微软一项正在研发的智能指环专利被公开了,当时的专利描述显示智能指环内置曲面的传感器, 可识别手指指关节摆动。现在一项申请于2018年6月11日的智能指环型可穿戴设备触控检测专利再度于近日被美国专利局公开,该专利显示了一个能够与大屏幕显示屏等多种设备互动的智能指环,其可以通过多重传感器来识别用户的之间运动手势和压力。

微软在专利的描述中显示,智能指环可以佩戴在用户手指上,在指环内环整合一系列的压力传感器,当感应到用户指尖的压力不同时输出相关的信号。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手势对多重设备进行相关互动。智能手环能够高效地识别基于手指微动的触控,捕捉用户的互动手势等等。轻量级的多向量算法能够准确地分出用户的不同手势。智能手环配备了10mAh的电池,可由配备NFC的智能手机设备为其供能,智能手环的能源支持超过10个小时的用户互动检测。

(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6.把碰瓷进行到底 常程又怼小米 但联想新机“浴霸四摄”并不存在

自从常程重新回归联想手机部门后,开启了碰瓷营销模式。小米、苹果、联想等热门品牌的热度都被联想蹭了个遍。在荣耀和小米宣布要发布滑盖全面屏手机后,联想也迅速跟进,要推出类似产品。

近日,联想手机负责人常程再次在微博上向小米开展,并分享了联想S5 Pro的最新海报。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联想这次Diss的产品是小米8 SE,口号是“没有f/1.8大光圈 谈什么 单反般背景虚化”。由此可见,联想S5 Pro的相机卖点之一是f/1.8光圈。

不过,从这份海报提供的信息来看,联想S5 Pro采用了后置双摄的组合,而不是此前所暗示的“浴霸四摄”。之前,常程所分享的海报中,“浴霸四摄”显然是在碰瓷华为Mate 20系列。但现在看来,联想的这种营销方式显然有些过了,已经不是简单的碰瓷,而是有点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了。

联想进入手机行业的时间并不算迟,早在安卓和iOS兴起前的功能机时代,联想就推出过手机产品。在进入智能机时代后,联想先后推出过乐Phone、大黄蜂、ZUK等多个手机子品牌。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联想无疑是失败了,如今在国内的份额已经不值一提。

常程日常碰瓷友商的营销方式,主要目的无非是在尽可能低增加自家品牌的热度和产品的知名度。毕竟,此前联想放弃ZUK品牌,让常程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现在从头再来,谈何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常程选择了最简单粗暴、也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营销模式,试图重新让联想回到众人的视线之中。

不过,说到底,联想S5 Pro也好,还是其他型号的新品也好,要想真正在手机市场上站稳脚跟,最终还是要依靠产品说话。此前的联想Z5,凭借着营销获得了大量的关注,但产品本身的竞争力无法支撑宣传卖点。套路和投机取巧,终究让联想获得成功。

(来源:雷科技)


7.杭州 数字经济驱动发展变革

上个月,云集全球高科技的杭州·云栖大会刚刚落幕;10月11日,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启动仪式又在云栖小镇举行。

短短几年间,云栖小镇见证着一个个被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深刻影响的“新杭州故事”:传统产业携手数字经济,催生“新制造”;移动支付、移动办事日益便捷,给民众生活带来新变化;当绿色成为发展主题词,便有了城市乡村共美、市民农民共享幸福的“新风景”。

回望本世纪之初的杭州,纵有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发展的脚步并不从容:自然禀赋受限、转型升级艰难、环境容量不足……“先天的不足”和“成长的烦恼”倒逼杭州不断思考变革。

应该优先发展什么?现在受制于什么?如何突破瓶颈?如何抢占制高点?

杭州厘清思路: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以数字经济为主线,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协同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让杭州成为创新创业的“天堂”、和谐发展的“美丽样本”。

以创新驱动发展

对杭州许多企业来说,从“一片云”上能清晰看到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核心引擎”的澎湃动力。

“做了几十年轮胎,如今通过数字技术让沉默的生产数据‘开口说话’,我们找到了一个‘金矿’。”国内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中策橡胶与阿里云合作,企业“上云”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的优势正在显现。中策橡胶副总经理张利民说,像橡胶密炼这个核心生产环节,以往能耗高、次品率高;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找到不同胶种最优化配置的制造参数,现在产品平均合格率提高了3%至5%。

像疫苗等医药产品,冷链运输时温度要严格控制在2至8摄氏度内。杭州路格科技有限公司把移动物联网技术用于冷链监测,在“云上”全程实时监控,每5分钟测一次温度,一旦发现温度异常,云平台马上发出报警信号,温度监测精度能达到0.2摄氏度以内。

目前,像这样的“上云”企业,在杭州已有7.4万多家。通过这“一片云”,推动转型升级及降成本、增效益。

从本世纪初提出“天堂硅谷”战略,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网络设备、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到201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信息经济“一号工程”,杭州一直在探索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道路。

在研究者看来,杭州数字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优势在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非厚此薄彼、此消彼长,而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并进齐飞、良性互动。

杭州不光有电子商务、云计算、数字安防等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产业集群,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站上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高地;还有嫁接了数字经济的传统产业,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ET工业大脑”,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

位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奥电梯,让传统电梯制造行业不再“传统”:智能电梯有“聪明的脑袋”,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乘客身份,送达想去的楼层;有“智慧的眼睛”,通过监控人流拥挤程度,提高运行效率,分析安全隐患。不久前,西奥电梯还与阿里云合作,将共同打造“会思考、有温度”的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电梯。

数字经济助推经济增长、产业转型。2017年杭州市数字经济实现主营收入8936亿元,增长28.6%;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3216亿元,已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占GDP比重达25.6%。

用技术惠及民生

对不少杭州市民来说,一个看不见的“城市数据大脑”,带来看得见的“治堵”成效,正折射出“智慧城市”惠及民生的巨大能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它们都在一根杆子上,但从没通过数据被连接过。”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举这个例子,说明交通管理乃至城市治理中的痛点。

从“治堵”入手,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数据大脑”试点。2017年7月上线运行的“城市数据大脑”,现在已升级到更智能的2.0版,管理范围覆盖杭州各城区共420平方公里的区域,相当于65个西湖大小;接入4500路监控视频,优化1300个红绿灯路口,还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实时指挥200多名交警。

每天早晚高峰,位于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城市数据大脑”平台都快速运转,分析研判路面情况,遥控调整红绿灯时长,还会发手机短信,把拥堵信息反馈给市民,及时疏导交通。像堵车严重的中河—上塘高架道路,平均延误时长减少了15.3%。

在杭州,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撬动了民生难点、痛点的破解,优化公共治理、公共服务,实现技术为民、技术惠民。

现在,杭州超过95%的超市便利店、80%以上餐饮门店,以及98%的出租车、5000多辆公交车,都支持移动支付。杭州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服务覆盖率全国领先,“无现金城市”“移动支付之城”名副其实。

“智慧医疗”已覆盖在杭的各级医疗机构203家,市县两级平台互联,健康档案可以共享调阅,近年来,近7000万人次在杭州市属医院看病时间平均缩短两小时以上。

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杭州把涉及59个部门的368.32亿条数据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如今,市民“刷脸”就能查纳税、“滴”一下身份证就能自动填好办事表单,一台一体机就能办好营业执照,都已不是新鲜事。凭身份证可以“一证通”办理的事项,已有296项;可以24小时办理的“杭州办事”手机APP,成了“不下班的办事大厅”。

让绿色释放红利

以绿色、低碳、共享为特点的数字经济,如何让农村城市共富共美、让城乡群众共享发展改革红利?农村电商这“一张网”带来的巨大变化很有说服力。

今年9月中旬临安山核桃“开杆”采收以来,昌化镇白牛村25岁的电商经营户汪超一直忙碌不停,最多一天发上万件快递,网店销量比往年增加约20%。这个藏在大山里的不起眼小村,去年电商销售额做到了3.5亿多元。这几年,陆续吸引30多位年轻人回乡创业。

“每10颗山核桃,有6颗半从网上卖出去”,农村电商带动临安总产值200多亿元的山核桃产业链。当地山核桃干籽收购价也因电商市场红火而水涨船高,实打实地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不仅村民口袋鼓了,村落环境也更绿、更美。

要打开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一条新路,数字经济所代表的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正是一把“金钥匙”。

以数字经济驱动发展变革,杭州人引以为傲的,不仅有亮眼的经济指标,更有绿色发展所释放的生态红利:去年,杭州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有271天,比上年多了11天;PM2.5达标天数有323天,比上年多了17天;智慧治水让“清流复来”,临安、建德、桐庐、淳安基本实现“全域可游泳”;美丽城乡“全域景区化”,去年仅乡村旅游就接待5650多万人次。

如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所言,“数字”之于杭州,既是一个个不懈追求、不断续写的创新故事,也是一段段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传奇;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源泉。

(来源:人民日报)


8.靠“脸”办事场景增加 怎样保护“刷脸”安全?

应用场景增加,带来更多信息泄露风险

没带银行卡,“刷脸”就能取款;没带钱包,“刷脸”完成支付;没取车票,“刷脸”通过安检……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延伸,靠“脸”办事逐渐成为现实。

人脸能替代身份证、账号密码等认证信息,源于它作为生物识别特征具有高度的唯一性。以乘车安检为例,通过精准的人脸识别技术,让乘客面部数据与后台数据进行比对,快速完成1对N的认证,实现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的通行。

除身份信息认证外,人脸识别还可用于对特定人群的监测,实现M对N的比对。比如,借助智能摄像头捕获或扫描人脸信息,人们可以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失散的亲人,公安人员可以在人流中锁定、追捕犯罪分子。

安全专家表示,在互联网空间,脸部特征正成为打开个人信息的“钥匙”。但如果利用不当,有以下风险:

一是一旦利用不当或遭受黑客攻击,“刷脸”可能引发其背后附着的身份、账户等信息泄露的风险;二是在跟踪和监视上被滥用,会导致个人隐私和权利边界被侵犯;三是一些应用“学艺不精”,还存在借助照片或硅胶面具就能通过认证的风险;四是由于提供给计算机的数据还不完备,基于这些数据作出的判断,可能会放大现实社会中对某些相貌特征存在的固有偏见。

“人脸识别的安全风险主要存在于脸谱识别信息加工、存储和传输等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具有高度的直接识别性和唯一性,相比其他信息,这种技术对个人而言,存在的安全隐患更高。”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副教授吴沈括说。绿盟科技副总裁李晨则认为,随着个人“露脸”的环境和应用场景增加,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将随之上升。

重视风险管控,强化立法保护信息安全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早已超出了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内容范畴,人的脸部特征作为重要的数据信息,势必被广泛应用。

“对人脸识别技术,人们不能因安全疑虑而因噎废食,但也不能为‘便利’而牺牲隐私权。”吴沈括认为,人脸识别应用暴露的问题是智能时代安全隐私问题的集中反映,警示人们处理好智能化与隐私安全平衡。而当务之急是强化立法,从制度层面保护好人们的“面部信息”不被肆意收集和滥用。“人脸识别应用发展很快,当前我国尚缺乏脸部信息采集、使用等标准和监管机制,对安全隐患应预先防范,管理部门、行业和个人都要重视安全风险。”吴沈括说。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网络安全法》在信息收集使用、网络运营者应尽的保护义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不过,由于《网络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条款较少,且多为原则性条款,缺乏可操作性。此外,由于个人信息保护通常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网络安全法》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执法部门和主管部门,实践中分散监督,难以形成协同处理安全风险的机制。

不久前,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生效。“《规范》为我国个人信息管理提供了一套参考方案,但要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未来司法判例和法律进一步确认。个人信息保护事关个人、产业和国家的重大利益,需要通过专门立法、行政法规等更相称的规范文件作出全面规定,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建立起保护个人信息的制度保障。”吴沈括说。

9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向社会公布,个人信息保护法等69件法律草案列入第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这意味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进入5年立法规划。为防范个人信息被滥用、隐私遭侵犯,专家建议,数据采集相关机构应该坚持包括面部特征在内的个人信息“收集要授权、使用有界限、存储应保护”这三条基本原则。

(来源:人民日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展会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